却东西门行

却东西门行朗读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译文

大雁生活在遥远的塞北,那是荒凉无人的地方。

举翅飞行万余里,飞行栖息自成行。

冬天在南方饱食稻谷,春日一到又飞回北方。

田中有草叫转蓬,随风远飞四处飘扬。

从此永远离开自己的根,万年难相会各在天一方。

远征的将士怎么办,怎能离开四方归家乡。

战马永不卸征鞍,铠甲不离人身旁。

岁月流逝人渐老,何时才能返故乡。

神龙藏身在深渊,猛兽漫步在山冈。

孤死头还向山丘,人的故乡怎能忘。

注释

转蓬:飞蓬,菊科植物,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

不相当:不相逢,指飞蓬与本根而言。

奈何:如何,这里有“可叹”、“可怜”的意思。

安得:怎能。去:离开,避免。

冉冉(rǎn):渐渐。

深泉:应作“深渊”,唐人抄写古书时常把“渊”字改为“泉”,以避唐高祖李渊之讳。

猛兽:应作“猛虎”,唐人为李渊之父李虎避讳,常把“虎”字改写作“猛兽”。

狐死归首丘:屈原《哀郢》中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首丘,头向着自己的窟穴。狐死首丘是古来的一种说法,用以比喻人不该忘记故乡。

参考资料:

1、殷义祥译注.三曹诗选译:巴蜀书社,1989年02月:39

却东西门行创作背景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连,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旧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这首诗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词。

参考资料:

1、何永生,张小忠.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0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曹操朗读
()

猜你喜欢

滚滚溪亭雨未休,偶陪小队得来游。蚕桑时候将何望,燕麦风前信隐忧。

民力已殚诚易与,天心非远不难筹。果然香火开晴色,从此年登定有秋。

()

明圣湖头宋将茔,神州戮力想精诚。关张义勇原无敌,李郭功名竟未成。

沙漠何期归故主,权奸乃敢坏长城。孤忠遗恨千秋在,大树悲风日夜鸣。

()
李冰若

小别经三月,重游阅十年。竹深藏古寺,雪霁涨新泉。

黄泽祈无竭,红梅待吐妍。徘徊旧池畔,不分已华颠。

()

一丘封竹弟,万石齿金昆。收拾甲乙品,庄严可款门。

()

癖性唯耽静,溪山占一坳。

小桥横独水,矮屋盖重茅。

()

海山作农农较苦,累级开畬烧宿莽。畬成得粟不偿劳,岁晚空瓶误饥鼠。

不如陈郎腹果然,日日闭门耕纸田。馀粮尚许饷远客,植来时和南风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