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以太网测试仪

发布时间:2024-05-13 15:22:12 作者:汉语成语

以太网专线上的以太网多业务传送平台及光纤通道等各种业务已经成为城域网数据业务中的主要业务。通过利用千兆以太网测试仪上面的同一个模块,即可完成城域网各类数据业务的测试任务。另外,尤其是城域传送网中各种电路的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比特误码率测试能够让工程师利用多种压力测试图案重点地进行电路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测试。同时,仪表的双端口测试特性能够让网络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快速、高效地出色完成面向网络和网元的各类城域网的各类城域网测试任务。

概述

全球范围内许多业务提供商与运营商正在计划将他们当前的网络转换为下一代IP/MPLS融合的网络。尽管光通信产业基础建设方面的资本投入收益不大,但是业务服务提供商都在增加其在IP、MPLS、宽带与城域以太网等技术方面的投资。多种因素促使服务提供商与运营商正在为数据网络融合做好准备。这些因素包括:

1)通过一个更加简单的融合的网络,可以减少网络重复建设,从而减少运营开支。

2)能够通过对于应用层(例如IP)的投资来融合语音、数据与视频应用。

3)使得运营商有新的收入增长点,例如提供对IP/MPLSVPN的管理。

这一整体融合的核心议题是向下一代IP网络的转变。对于这一市场发展趋势,千兆以太网测试仪使得服务提供商与运营商可以利用这一工具来执行IP业务的开通和故障排查。工程师能够仅使用一台仪表就可以开通10/100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光纤通道与IP业务,-所有这些功能都可以由一个测试模块提供!

千兆以太网测试仪使得现场工程工程师能够开通与维护以太网、光纤通道与IP业务。测试功能强大,覆盖了以太网、光纤通道和IP业务,包括BER测试、验证端到端连接性,吞吐量、链路使用率与环路延时测试等。此外,新增加的光纤通道注册特性使得用户能够测试缓冲区验证与子速率光纤通道业务。仪器具有易于使用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使得在以太网、光纤通道或IP测试领域经验有限的工程师也能够验证性能参数并确保业务符合业务级协议。

功能

1、数据包捕获和分析

通过用户自定义的过滤器,LE80可以任意筛选、捕获和存储数据包进行现场详细分析或下载到PC后使用随机配备的专用协议分析软件进行深入分析。

2、双千兆测试端口

不同于其他测试产品,LE80配备两个RJ-45千兆测试端口,两个端口可以完全独立工作,使用其中任一端口即可进行流量生成、抓包、Ping、链路测试、追踪路由、DHCP和设备查找等测试,这样,即使一个技术人员即可完成网络故障诊断的一切工作。

3、流量生成和带宽测试

LE80的流量生成功能可以调整数据包比例和大小,并产生高达100%流量负荷,用于评估不同网络吞吐量等级下网络的实际性能。使用一台或两台LE80测试仪,即可完成网络可用带宽的测试,为网络性能评估和网络升级等业务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4、RFC2544测试

LE80也提供基于RFC2544,包含流量和测试性能指标的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包含吞吐量、延迟、丢包、背靠背,这些测试既可以在同一台设备上的两个独立端口间进行,也可以使用两台位于不同网络中的两台设备之间进行。

5、网络带宽检测

LE80可以显示当前网络中每台设备的网络带宽占用情况以及设备的IP地址和Mac地址,可以迅速定位非正常占用带宽者,直观反映网络使用状态。

6、设备搜寻和查找

LE80可以自动搜寻并显示网络中接入的设备名称、IP地址、MAC地址以及各自占用的数据流量,为网络管理和故障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7、网线测试

POE(以太网供电)测试可以测量电压和通电电流测量,以确定有源网络设备的实际功率。此外,LE80还可以完成电缆的物理层测试,包括短路,开路,串绕,反转、测试电缆长度和故障点位置,以及产生五种不同的音频信号用于寻线。

特点

1、全线速的流量发生,能够测试10/100/1000Mbps以太网业务

2、能够以100%的线速测试1.0625与2.125Gbps光纤通道(FibreChannel)测试

3、双端口的特性,用于以太网和光纤通道的流量发生

4、双向监测(通过模式)

5、IPPING和路由跟踪(Traceroute)用于验证网络连接性

7、支持VLAN,VLANStacking(Q-in-Q)和MPLS等各种不同的封装格式的流量发生和分析

8、多数据流测试,TOS/DSCP和VLAN协议验证和流量优先级测试

9、光纤通道(FibreChannel)注册(匿名或明确的)特性用于子速率通道测试

10、以太网和光纤通道电路的1层、2层的BER测试

11、具有可变流量负载特性用于测量链路的实际性能

12、通过生成环回帧可以自动环回远端测试仪表(2层、3层)

13、图形化结果输出(链路错误、吞吐量、环路时延)

14、简单的用户界面使其易于使用并减少了技术人员的学习时间